【當我們也都成了難民】
"置身於那些失控的場景見識到歐洲當局如何對待邊境難民後,我渴望重拾對於眼前世界的希望與信心。
整理文字與影像之際,偶然發現單單盯著一顆種子的發芽、眼見翠綠的嫩葉緩慢地伸展成長,頓然間感覺與內心迫切渴望的平靜好接近。乍看之下脆弱更不起眼的低調,下方深埋著的韌性透過耐心積累著足以推倒城牆的力量是種奇蹟。從收集吃剩的檸檬子開始,我學會讓這些種子發芽最快的方式 – 先用指尖輕輕剝下種子外圍稻穀一般的殼衣,外部黏稠、質地堅硬的結構裡紮實地包覆著乳白色的種子,輕柔地將種子取出後裹在以適量水份浸溼的廚房紙巾,接著放進微持溼度的夾鍊袋內再存放在家中陰暗處遠離直射光源的位置,一星期左右種子開始冒出稚嫩的新芽,再將這些發芽的種子移植至花盆裡,這時他們只需適量的水份以及窗邊近陽光的位置。一片片色澤深淺不一、散發清新芳香的綠葉接著開始朝向太陽昇起的角度挺起腰桿茁壯腰身,土壤下方還顯得稚嫩的根苗徑自探索著那陰暗處的養份與深沈。
芒果和李子對種子的保護更是縝密,得用奶油刀沿著腹縫線將芒果內果核像剖開牡蠣那般切開,內果皮裡邊藏著構造繁複的種子,像極了蜷伏在子宮內第十三週指紋逐漸生成的嬰兒造形;至於李子的果核要等到曬乾後,再用胡桃箝敲開外部堅硬的果核,裡面才是稍後休眠期過後準備發芽的種子。一項寫作之餘令我驚喜的發現,如此單純過往卻未曾留意過的常識 - 必須先剝去厚實的外殼才能遇見內邊散發著溫潤光澤的種子,來自大自然的暗示讓我深深著迷,更有如醍醐灌頂,每當我替窗台旁這陣子陸續種植的檸檬幼苗澆水時,水份浸入土壤深層時發出那滋滋的響聲,同時也滋潤了自己的心思,水珠一點一滴猶如凸透鏡放大的功能,折射自歐盟邊境邈邈的光影,讓我能更仔細地對於難民潮的故事進行深刻的檢視 – 鐵絲網後邊那些強忍著飢餓、憤怒與低溫的表情,那一顆顆在巴爾幹半島上被歐洲當局任意丟棄在邊界鄰居荒野中央的種子,堅硬的果核在每次被接納又再次拋棄的同時,就那樣被沿途所經過的每一個國家給粗魯更無情地給剝削了好幾次;無論從敘利亞或者阿富汗出發,離家越遠,沿途保暖衣物也越添越多層,准許通行的文件更收集了好幾份,然而距離夢想的目的地越接近,空蕩的內心深處最終只剩下那顆滿懷希望卻早已赤裸的種子,稍有不甚很可能會在大海中央滅頂然後失溫..."
-【月球背面的逃難場景 Fleeing from the Dark Side of the Moon】
張雍文字攝影集 (麥田出版 2017) - 2018 年金鼎獎非文學圖書獎
© Simon Chang 張 雍